close


七月十五,這天我們要離開北海道,這麼說感覺是要回家似的,

不過其實是要按幾天前來的路線,原路再回到東京去,

「函館(青函隧道)-青森-八戶(新幹線)-東京」。


唯一不同的是,回去的這趟旅程時間大幅縮短了不少,

因為過來北海道的時候在青森函館這段搭的是夜車,夜車通常比較慢,

畢竟天都還沒亮就到達目的地也沒用,整個城市都還在睡覺,所以搭的是舊型的柴油車頭,

日間的車子用的就是新式火車Super Hakucho(超級白鳥號),速度快又平穩,

感覺上日本的火車真的比台灣好,尤其這種新車搭起來「空隆、空隆」的感覺就少很多。


火車上有青函隧道的簡介,在早年並沒有這條隧道,日本本島和北海道之前的火車交通,

都是透過運輸船連結,火車可以直接駛上船艙的軌道,然後在對岸靠港的時候直接接上鐵軌;

在東京台場船的博物館岸邊有艘實體展覽船,就是當年的交通船「羊蹄丸」。

據說在青函隧道裡還有一個海底站,列車在這裡會稍做停留,

不過明明我就在車上,為啥會是「據說」呢?

因為我睡死了......不過這也沒啥好大驚小怪的就是,反正老子打小上車就是睡覺,

只要在任何會移動的密閉空間裡,我就很容易睡死,

這當然是有好有壞,像葉老媽就會罵說「這樣沿路的風景你都沒看到,花錢出來讓你睡覺啊?」

最甚者就是國中去歐洲的時候,因為在景點間移動都是遊覽車,我只要上車就睡覺,我媽氣個半死。

但是其實往好處想,我只要一下車就是精力旺盛,

可以完全不用停下來休息,有多少玩多少,一次撈回來。


反正我在車上就是睡死,當眼睛睜開時,基本上已經是出了隧道快到青森了。

不過光看車上簡介也夠讓人讚嘆的,整個隧道最深在海平面下240公尺,

這其中包括了最深140公尺的海深及100公尺的海底地殼厚度,通過海底部約23.3公里

當然,如果不是簡介這麼說,火車行駛在隧道裡其實人也感覺不出來,

媽的,窗戶外頭一整片烏漆媽黑,最好有人會知道外頭是怎樣,所以我睡覺還是有道理的。



這裡要提一下日本人貼心的地方,那就是新型車廂的每個座位前都有這麼一個小袋袋,

讓人放置車票用,只要一坐下就把車票放好,下車時記得拿,就不會老是在那邊摸口袋找車票。


不過這樣的方便偶爾會有小岔子......;


日本的火車有時候會反向行駛,所以座位其實是可以旋轉的,

也就是考量到盡量讓旅客面向行進方向坐,所以當火車要反向行駛的時候,

不用調轉車頭,只要裡頭的座位全部旋轉180度就行了。

這個動作可以車廂統一自動操作,也可以自行處理,只要踏下座位底下的踏板就可以旋轉;

這樣一來也可以讓一群朋友可以面對面坐著聊天,非常體貼。


在這裡之所以說會有小岔子,其實就是莊伯伯。

(莊伯伯算是這趟旅途中的超級天兵)

莊伯伯在坐下後,非常善用地利的就把票插進前座的票袋裡,

不幸後來我們還當真遇到停過一站後同一班車車頭反向行駛,

所以在停站的同時所有座位全反了過來,

也就是原本莊伯伯的票從他的前坐跑到他「後座的後座的前排」,

然後重點是他自己也忘記票放去哪了,

找了半天......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nyway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