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下節錄至與某朋友的對話,這樣拿出來討論雖然有點白目,
但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就行,而且我也不是第一天白目,所以就算了。
「只是我不想再成為愛情的犧牲品了」......女子如是說。
看到這句話我忍不住想說......
如果把尺度放大歸納來看,實際上愛情只有四種結局。
以下節錄至與某朋友的對話,這樣拿出來討論雖然有點白目,
但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就行,而且我也不是第一天白目,所以就算了。
「只是我不想再成為愛情的犧牲品了」......女子如是說。
看到這句話我忍不住想說......
如果把尺度放大歸納來看,實際上愛情只有四種結局。
玩DSLR這種事情其實很單純,那就是「有錢好辦事」!
沒錢當然就只能去吃屎......。
話說星期日除了我帶著D80外(其實是周傑的),
另一個就是富哥的堂哥帶了一台CANON的5D。
老實說今天早上看完富哥他堂哥的相片後,整個人差點吐血,
這些跟音樂扯上邊的人,我想可能是上輩子做了什麼對音樂大不敬的事情,
例如說在室內樂演出的時候放了個超響的響屁,而且還有鴨肉味......,
或是在格鬥的時候隨手拿起樂器當擋劍牌之類的。
於是這輩子就來還音樂債。
無論離開多久,去周遊列國什麼的,
有些事情,每年都要來一次......。
即便是老梗,但是我依然要很不厭其煩不厭其煩地一年說一次。
「感謝葉老爸葉老媽一年來的支持!」、「兒子我真的很愛很愛你們!」
我很不願去面對我已經二十四歲的現實,如果能許個願安慰自己,那我希望不要長大。
當年齡就這樣毫不留情地一年一年疊加上去時,會叫人誠惶誠恐;
我喜歡冬天,我身邊幾個死痞子也喜歡冬天,冬天人氣真的很旺;
其實理由很簡單,因為冬天可以把漂亮的外套衣服拿出來穿,
跟夏天不同的是,你在冬天穿短袖會被說身體勇,要不頂多就是沒神經,
但是夏天穿長袖一定會被當白痴。
基本上我個人不怎麼怕冷,所以對於這種乾冷乾冷的天氣倒是怡然自得,
「不然能怎麼辦?」這句話用台語來說可以翻成「啊謀麥安怎?」
基本上,實在也看不太出來意思哪兒不一樣;
差別就差在用的語言,還有講出口的人。
個人認為阿扁污錢小事但是沒把國家搞好他就是混蛋,同樣的小馬清高也沒屁用,
治國無方也就王八一個,所以這裡不評論人格問題。
最近的新聞除了標題外我一概不看,除了太忙了沒空外,另一點就是沒興趣。
基本上我覺得台灣百姓有種通病,個人命名為「看新聞發春症候群」;
其症狀有:看了新聞極度亢奮、憤愾,然後大叫大罵,簡直可比自己家出人命。
為避免我被感染,所以我最近開新聞只關心NBA。
如果有人要指摘我不關心時事,或是教訓我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之類的話,其實我也不置可否。
不知道為啥會突然想講這個......弱勢和弱者的差別。
只是想不通有些人到底腦袋在想些什麼,其實不是不能理解,而是不能諒解。
基本上是這樣的,我把弱勢和弱者的定義完全分開,一般社會用語講的應該也差不多是這樣;
所謂弱勢嘛,通常指的不外乎那些缺手缺腳、身有殘疾、老人小孩之類的,
逼不得已、不可抗拒,反正就是迫於無奈處在這種劣勢下的人,我們歸類為弱勢。
不過既然要提倡「體貼無用論」,自然也要找個強而有力的參考指標作為後盾;
個人認為一個男人有沒有「度量」比他體不體貼要來的重要很多。
很簡單,因為體貼可以用演的,但是度量這種東西演不來。
這裡說的「度量」不是那種禁不禁得起開玩笑,都不會生氣的那種,
不生氣頂多代表沒脾氣,能不能開玩笑這種事情更難講,畢竟很多玩笑牽涉到一個人的自尊,
這年頭女性找男人的條件,每每一開口就要先給你來個「體貼」!
似乎要男人都把這兩個字奉為圭臬,時時默記在心,男人不體貼就得跟畜生劃上等號。
於是把「體貼」列為交男朋友條件的行為一時之間蔚為風潮,簡直就像hello kitty一樣,
問她為啥要收集無嘴貓,也說不出個所以然「就可愛啊!」,
靠腰,小熊維尼也很可愛啊,為啥妳不收集維尼!?
我在yahoo新聞看到一篇自由時報專訪「海角七號」導演-魏德聖的報導,
節錄了其一段我感同身受的內容在下面。
這也是同樣我喜歡歷史的原因、曾經說的話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問:《海角》相當程度改寫了「本土」和「台」的定義與邊界,
本土元素不但不土、不俗,且活力四射,動能充沛,你的著眼點是什麼?
最近在看一部大陸的網路小說,溫甜不推薦的「大漢帝國風雲錄」,
所謂「架空歷史」型態,內容似是而非,熟悉的歷史背景、人物,但是不是熟悉的故事。
因為是小說,編出來的小說。
滿好看的,篇幅很大,是殺時間的利器,不過我都是撥空偷看就是,其實沒這麼閒。
以上不是重點......。
剛剛瞄到新聞,最近似乎又多了個啥「830嗆馬」的活動,真他媽的不知道是哪個混蛋發起的。
就算我不怎麼喜歡馬英九,卻一點也不覺得這樣的鳥活動有啥意義就是;
「教壞嬰仔大小」,簡單說就是這樣!
為甚麼動不動就要搬出「嗆」、「抗議」、「示威」,
好像一定要狠狠地呼對方兩巴掌,把人家掛了才能顯現自己的威風;
「我不想教導學生,世間有些罪惡是必要的。」
如果有看過日劇change的人,一定對木村所飾演朝倉啟太的這句台詞印象深刻,
這是他在面對自己父親被爆出政治獻金時,對選民的自白;
這是我看了今天陳幸妤的新聞後,腦海所閃出的一句話。
釣魚台、釣魚台、釣魚台......現在每天聽到的都這個,
msn暱稱上也有人在大呼小叫,真是很難不叫人去注意。
稍微搜尋一下最近的社論新聞,終於找到一則我認為比較有點腦袋的文章,轉來看看!
喊殺喊打不能解決釣魚台問題
說實話這梗也真的有趣,每隔幾年就會被拿來炒一次,每次都一定有人熱血沸騰,
帽子拋上天際的剎那,突然有那麼點感動,大概持續0.543秒,然後......
「啊幹!幫我撿帽子快!」
學士帽是要歸還的,丟出去滿天的帽子,掉在地上後其實看來都一樣,
結果我一頂M的帽子扔出去,回來一頂L的,撿完帽子後現場一哄而散,有種惡搞的快感。
體育室的校隊獎狀一整個虛弱到靠盃,跟張墊板沒兩樣,課外特殊表現的獎座都比我們好,
旅行的價值總會在意想不到的時候發酵,通常不單單只是在旅行的那當下,
例如說:洗澡的時候,就像剛剛洗澡的時候。
不曉得為甚麼,就在眼睛閉上沖頭的時候,腦海裡居然飄下一片雪景,
在東京早晨看到下雪那瞬間的雪景,鮮明地就像電腦螢幕上的相片似。
思緒咻~的一聲又飛了回去,然後在那天早晨的東京街頭又review了一次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