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除了單車環島的題材外,能引起我莫大共鳴的大概就是「有些事現在不做,一輩子都不會做了」

於是管他一天考了三科,從早上八點半考到晚上八點;管他期末考剛結束的疲倦,

衝著他全省連映第一天,考完試換了裝,硬是趕到信義華納看完電影。

如果單從紀錄片的觀點,而不僅是所謂電影的角度,劇情中一點一點地都帶著對台灣的高度認同,

從一個圓夢青年的旅途上,見證這片土地上的一點一滴,人文的、自然的,

可惜的是,片中對於片段與片段的銜接不夠流暢,太多的斷點,好不容易醞釀而來的情感,

常常又因為突如其來的下個場景而必須重新開始,於是看了整部電影倒不如看預告片的感動來的強烈;

就算明知道你對他的觀點有很多的認同,知道他想說些什麼,但是很遺憾的就是不能完整,缺了又缺。

假使把眼光拉遠到整個拍攝過程,而不僅僅是電影本身,我想他的動人之處在於一切就是這麼真實,

不僅僅是劇中的真實人物,串場的名人,抑或是主角本身,他那假不來的聽覺缺陷,

讓我很釋懷的認定,他是一片很不錯的紀錄片,而不以電影的角度去抹煞他想講的故事。

我很喜歡裡面串場的幾個名人,吳念真、鄧安寧、許效舜......等。

特別是吳念真,那再自然不過的口白,就像平日常能遇到的熱心阿伯一樣,

流暢且鄉土感十足的台語,真的不是蓋的。


對於片中感覺很親切的,是劇中對基隆八斗子一帶有不少著墨,就在我住的地方附近,

而正好在一個多禮拜前,某個天氣晴朗的下午,我也是騎著我的腳踏車到那兒吹風拍照,

看人看山看海看天;看片中許效舜口中的日落。至於日出呢,早在實驗室就看過多次了。

話說單車環島今年已經列入我未來計畫中,雖然說沒把握什麼時候有空實行,畢竟不是三兩天的事情;

但是在「有些事現在不做,一輩子都不會做了」的前提下,能找到空檔就真的要義無反顧。


有空的話,可以看看「練習曲」的無名網誌,

包括了拍攝過程和導演的文章,值得一提的是電影在經過蘇花公路一段,

一位臨時幫忙的運將大叔,導演特別在一篇文章中介紹了該段的拍攝過程,

和台灣一些自行車運動的隱憂;並向這位幫忙的大叔致謝。

而大叔說了一句令我感動莫名的話-「我們都在這條路上跑,有緣再相會!」

或是只是單純字面上的意思,又或許是導演說的「對!在台灣,我們大家都在這條路上跑!」

不管如何,這種親切真摯的力量總是不可名狀地強大。

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EtudeBike-練習曲-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nyway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